主页 > 综合 > 正文

折叠屏手机打翻苹轻折已过万重山,果饭碗

2025-07-04 08:22:09综合

最近,轻折苹果首款“折叠屏iPhone”的已过消息又传开了  。

郭明錤爆料 ,山折手机富士康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正式开始生产“折叠屏iPhone”。叠屏打翻

对于折叠iPhone的苹果消息,人们已经麻了。饭碗过去几年,轻折我跟很多朋友一样都在等折叠iPhone ,已过但最近两场发布会 ,山折手机让我动了换折叠屏手机的叠屏打翻念头。

折叠屏手机上市已经很多年 ,苹果身边不少人都用上了,饭碗而我一直有所顾虑 。轻折

顾虑有三点:1、已过太重携带不便;2、山折手机担心屏幕不耐用、续航时间不够;3  、折叠大屏利用率不高 ,不值得那个价格 。

这可能也是大部分用户都有的顾虑 。

最近 ,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。

刚发布的AI轻薄旗舰荣耀Magic V5,把整机重量控制在219克 ,比16pro max还轻 。前几天vivo发布的全球最轻大折叠vivo X Fold5,钛色版本做到了217克 ,也要比16pro max轻。

发布更早的华为Mate X6,重量做到了239克,只比16pro max的227克略重一点 。

技术上  ,大折叠屏的体重问题已经解决了 。

从第一代折叠屏手机发布到现在,到今天折叠屏手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 ,柔性屏幕技术相对更成熟 ,更耐用 ,而价格从动辄一两万,也降到了主流的6000-8000元。

那么,对于我这样的“直板机钉子户”来说,今天的折叠屏手机到底能买吗 ?

大折叠的“实用主义”时代  ,要来了

先来看IDC的一份数据。

2025年Q1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3.1%。份额上,一季度 ,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整个手机出货量市场的3.97%,每出货100台手机,折叠屏只占到3.9台 。

数据说明两件事儿:

  1. 从渗透率上看 ,折叠屏依然是个增量市场  。

  2. 怎么把折叠屏的渗透率提上去,依旧是各家厂商挠头的问题。

折叠屏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其产品只能定位于高端市场,换句话来说,对手机厂商而言,拿下了这个市场的用户,就等于稳在了高端品牌的第一梯队。

折叠屏渗透率上不去 ,其实还是那个问题,太小众  ,不够实用 。所以,谁先拿下了“实用”这个心智标签  ,谁就拿下了大折叠屏市场的制高点。

机械 、硬件层面,铰链、屏幕、摄影模组已经走到由物理决定阶段 ,各家都在取舍,在某项参数上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可能性不大,大家都一个物理老师教的,破不了招。

大折叠要变得更实用  ,卷续航 、卷轻薄 ,是个重要方向  。

续航方面 ,今天的大折叠手机 ,6000毫安时的电池容量已经成了标配 ,随着新一代半固态电池上机,芯片屏幕越来越省电,再加上有快充,续航反倒不是个大问题。

关键,还是重量。

你问一下身边不喜欢折叠屏手机的朋友 ,他们是不喜欢大屏带来的更好观影体验吗?

他们否定折叠屏的第一句话永远都是“太大 、太沉了 ,不方便带 。”然后转头就拿起手里板砖手感一样的iPhone16pro max。

所以 ,对折叠屏而言 ,“做轻薄”这件事儿,是能带来增量的。

你看 ,今天市面上在售的大折叠,厂商在宣发上都不遗余力地要打透“轻薄”这个心智 。

手机厂商打透用户心智  ,靠的不是广告,是技术 。

因为折叠屏手机做“轻” ,而且不牺牲体验,需要很强的工业设计能力 ,和产业整合能力。

跟一个做工业设计的朋友聊天,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:做折叠屏手机的工业设计 ,其实有点像在一个80平的小三室设计出一个“五口之家”够用的空间。

同样 ,折叠屏那样一个狭小的空间,更考厂商的硬件的设计 、堆叠能力 ,材料研发能力,折叠屏内空间本来就小 ,堆叠能力越强 ,制造工艺越精细 ,手机才能做得越薄。

当年乔布斯发布iPhone为什么震惊行业?其实就是苹果所展现出来的领先行业数年的工业设计、制造的能力。

后来手机屏幕越做越大 ,但苹果的工业设计能力依旧在线,苹果12mini发布时 ,很多博主都说这是库克在“炫技”。

今天 ,国内的主流折叠屏厂商又何尝不是在炫技?

vivo X Fold5,折叠状态做到了9.2mm,荣耀Magic V5 ,做到了8.8mm,小米MIX Fold 3做到了10.96mm 。华为Mate X6 折叠厚度9.85mm。

得益于全新的材料工艺 ,以及最新的半固态电池技术 ,今天的折叠屏手机 ,可以做得比以往更薄,更轻。

当主流的大折叠手机的重量,做到和直板机差不多的时候,也就意味着折叠屏的“iPhone”时刻 ,似乎已经不远了 。

从解决痛点到提供爽点 :主打一个情绪价值

更高强度的铰链机构 ,更柔韧耐用的屏幕,机身越做越薄,三围体重向直板机看齐 ,折叠屏比以往任何时间都变得更实用了 。但实用化,其实是解决用户“痛点”,而非满足用户“爽点”

高端手机市场卖的是什么 ?是更好的影像?是更长的续航?画质更好的屏幕?

其实,是情绪价值。

越高端化的生意,往往越是卖情绪价值。

汽车市场上 ,50万级别的汽车,安全性 、舒适度各个方面都已经能够做到顶级,可为什么保时捷卖到百万 ,大劳卖到千万?核心就在于情绪价值 。

YU7一上市就卖那么火 ,也是满足了人们的情绪价值 ,

手机行业里 ,华为三折叠发布时候市场一片惊呼,市面上一机难求 ,原因不是三折叠真的多么好用 ,就是给了用户一份独特的情绪价值 。

苹果是最能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品牌 ,所以,每次发布新品,苹果的高管总是在发布会上强调很多审美细节 。

对苹果的用户而言 ,细节审美也是一种情绪价值 。

今天,人们对手机功能的需求,其实早就超过了功能本身: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 ,屏幕像素越来越密 ,摄影模组越来越大 ,是因为技术  、产业不断发展的结果,人们对手机的需求,已经被参数裹挟 ,被产业增长要素裹挟。

你买一个8000块的手机,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那么顶级的参数,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那点情绪价值。

所以 ,折叠屏要想卖得好 ,需要找到那份核心的情绪价值。

在提供情绪价值上 ,折叠屏是天然有优势的 。

屏幕是最能刺激用户感官情绪的手机零部件  ,因此,大屏最能满足情绪价值 。

折叠屏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 ,关键在于两点 :差异化的场景,精准的生态位。

找差异化的场景,就是做“直板手机做不到的事儿”。

荣耀的思路是 ,用AI打通生态场景  ,在生产力上做差异化。

拿新发布的Magic V5来说,嵌入了AI智能体之后 ,语言生成PPT、一句话汇总出差发票报 ,办公场景中的差异化就更明显了 。

办公场景下 ,用户是天然需要一块更大的屏幕的。

对此,我是深有体会的 ,平时审稿 ,经常要在手机上看文档 ,折叠屏幕更大 ,如果办公软件适配好一些,AI能力再强大一些  ,处理文档、看批注 ,都会更方便,更有效率。

此外 ,有了满血版的骁龙8至尊领先版 ,Magic V5不担心AI算力,内置的多模态大模型以及荣耀的AI智能体生态 ,再加上跨设备互联生态 ,也能够实现更多的AI生产力应用 。

办公之外 ,Magic V5也能联动不同的硬件生态,比如实现手机、PC、平板  、手表、耳机设备的文件互传 、数据同步,并且兼容Android 、苹果、Windows多个平台 。

这其实也符合荣耀的阿尔法战略:开放、共创 、共享  ,构建以人为本的AI终端生态 。

天眼查APP信息显示 ,2024年12月 ,荣耀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,最近荣耀CFO表示,目前公司上市进展很顺利  。

与荣耀不同 ,vivo的策略,则是精准地找到一个新的生态位,做苹果生态的“互补品” 。

无论是在产品功能 ,还是在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上,vivo X Fold5  ,有意地在向苹果用户习惯靠拢 。

比如  ,侧边新增的自定义按键,再比如 ,让人熟悉的UI设计和动效设计。

不只如此,vivo X Fold5的系统里,你甚至可以直接打开iCloud,链接上你的所有苹果硬件之后,可以无缝替代你的iPhone ,成为你苹果全家桶的一员,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体验上的割裂。

vivo的思路是,不是替代iPhone,而是成为另一种“iPhone”。

线下体验过vivo X Fold5 ,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是,多任务功能,更符合Mac PC的交互直觉,重度苹果用户使用起来很流畅。

在产品上 ,不是替代现有iPhone的生态位,而是给苹果用户多一种选择  ,同时你可能保持完整的苹果硬件生态的体验 。

这种策略的好处在于 ,苹果生态被撕开一个口子,用户可以“无缝”切换到vivo :苹果折叠屏手机“难产”?想要折叠屏的果粉们不用慌,vivo X Fold5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。这跟小米汽车拼命给苹果用户做兼容适配,是一个逻辑  。

一方面,从苹果用户核心人群切入 ,可以扎根高端市场更稳 。另一方面 ,一些很有特色的能力,也能撬动用户心智 ,进一步反哺自身品牌高端化 。

不管是在AI 、生产力上找差异化 ,还是找到一个精准的生态位,在高端化之路上稳扎稳打,其实都反映出一点:折叠屏手机要增长,不仅要靠硬件参数上锱铢必较 ,也要靠软件、生态能力的开放与融合 。

而今天的手机行业 ,早就已经过拼卖硬件参数的阶段 ,而是以产业能力 、AI实力、软件生态为一体的综合体验较量。

AI也好,折叠也好,今天的手机行业 ,一直都在等一个新的浪潮。即便是面对即将加入战局的苹果 ,国内厂商也不会退缩半步  。

何况,今天的苹果早已不同往日 ,折戟VR、造车之后 ,苹果似乎早已不是那个坚不可摧的苹果。

折叠屏会不会是撬动行业格局的关键转折 ?谁心里都没有底 。

毕竟 ,类似的事情 ,已经在隔壁汽车行业发生过了。

经历过早期“骗补”“电池成本”质疑之后 ,新能源浪潮还是引发了汽车行业格局巨变,问界、小米、蔚来、理想战胜奔驰 、宝马 、奥迪,已经走在引领行业科技豪华的道路上。

打破秩序 ,建立新秩序的景象会不会在手机市场再现?

我们且行且看 。

特别声明 :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专栏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,不代表专栏的立场 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。(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@donews.com)

本文由https://861e.xyethdzxyey.org.cn/tansuo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